PX:如何破局?
4月6日19点左右,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的古雷石化(PX项目)厂区发生爆炸。这是不到两年的时间,漳州古雷PX项目再次发生爆炸。
本来PX项目的建设与否在舆论中已处于风口浪尖,而此次的古雷项目的再爆炸使PX在民意中的印象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如何理性的看等PX呢?
PX是什么,有什么用途?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危险化学品名录》及《化学品安全说明书》,PX属于低毒性化学物质,在高浓度时,被人体吸入,会对人体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但常态下,PX为无色透明状液体,不易挥发。P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下游主要用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及聚酯(PET,或称涤纶、的确良),并最终用于生产人们穿的衣服、饮料瓶、食用油瓶等等。工业应用中,PX主要用作生产聚酯纤维和树脂、涂料、染料及农药的原料,在生产香料、医药、杀虫剂、油墨、粘合剂和染 料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PX是纺织服装的初始原料。2012年全球合成纤维消费量在5500万吨左右,其中 绝大部分为聚酯纤维。聚酯纤维是由PX经过多道工序生产的。2012年全球PX产量约3400万吨,其98%左右用于生产聚酯。我国是化纤大国,合成纤维 生产需要大量PX。
PX现状:1、需求大于产量,依赖进口。2012年,中国PTA产能为3300万吨/年,在到2015年还计划新增产能1900万吨/年,总产能将超过5000万吨。就这些新增PTA能力来看,必然增加PX需求,按PX转换系数0.66计算,到2015年中国项目将增加1254万吨/年PX需求。如果PTA工厂开工率保持在80%的正常水平,那么PTA对PX的需求将达到2750万吨。近年中国PX产能、消费量统计
2015-2016年国内PX新增统计。中国有多少PX?我国PX项目分别分布在山东青岛、浙江宁波、上海、新疆乌鲁木齐、江苏南京、河南洛阳、天津、辽宁辽阳、海南洋浦半岛、福建泉州、福建漳州、广东惠州和江西九江共13个地区。
2、认知困境——“污染”、“有毒”、“有争议”。这是民众对PX项目最直接的感受和表达。从2007年厦门“散步”起,国内至少有宁波、大连、昆明、九江等七八个城市先后出现过反对PX项目上马的风波。但对于这些地方以外的市民来说,感知仍然是模糊的。3、生存困境。PX危害都被刻意夸大。在厦门PX成为“高致癌物”,将引发大规模的白血病;在大连PX项目附近一处火灾引发的恐慌是“整个城市都会毁灭”,将化工贮存罐等同于原子弹;各种谣言也来进一步激化民愤。PX管理水平的提升也难令人满意。生活在PX项目附近的居民,各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味道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学理上的PX低毒性被事实上的排放高刺激所抵消。
4、外围扩张,瞄准中国市场。2014年亚洲PX快速扩张,截至9月份亚洲PX产能已经达到4178.5万吨,较2013年的3511.5万吨上涨667万吨,涨幅在19%。其中韩国增长最快,其PX产能从2013年的680万吨增至2014年的1010万吨,增幅为48.5%,韩车的PX产量中50%将用于出口中国。近年,由于亚洲PTA装置的大量投产,PX 需求增速大于欧美地区,预计未来几年这一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PTA 行业利润不高,产能扩张速度有所下降,但下游聚酯产业稳步发展给PTA行业注入活力,亚洲 PX 需求量依然处于逐年递增的态势。5、中国PX完全依靠进口或丧失话语权。对于国际市场的PX价格,不生产就没话语权,价格大起大落,会严重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不少日韩PX企业在大连、青岛等中国沿海城市设有办事处,在每月月初挂出下个月的价格。由于国内需求量大,导致中国企业议价空间不大。值得注意的是,每次中国国内PX项目遇阻,国际价格就会短期波动,下游企业就有遭受损失的风险。
天灾还是人祸?PX项目有风险,但会不会产生事故还是“事在人为”。新加坡裕廊化工岛距市区相距10多千米;德国路德维西港石化基地,与曼海姆市仅隔着一条莱茵河,它们运行、发展了多年,也没出现过大的环境风险事故。
日本最大的石油公司JX能源公司,石油生产量占全日本石油总生产量的三分之一,PX年产量260万吨,居亚洲首位。JX公司横滨NPRC炼厂与居民区的距离不到100米,仅隔一条高速公路;川崎的一家PX工厂与居民区的距离约5公里;日本出光千叶炼油厂与最近的居民区仅一河(约20米宽)之隔,距东京一小时车程。韩国蔚山:PX项目厂区与居民区仅有一条马路或者一条河流相隔。SK能源PX项目工厂墙外400米就是居民小区。可见,PX项目并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风险,很多时候问题出现在监管之中。就像这次漳州PX项目的爆炸,目前的初步原因为漏油起火,这与PX本身并没有直接联系。欧美、日韩等地之所以能在离居民区如此近的地方建PX基地并平稳运行这么多年,主要还是靠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
国外管理PX项目的做法。韩国:大型化工项目开工前,企业需向政府和居民证明项目建设符合环保标准。对于居民的反对,政府会采取疏导、补偿等措施,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一旦发现企业在建设中违规操作,政府会勒令暂停项目建设。企业自身在尽力保证PX生产安全和消除负面影响方面也付出了巨大努力。以三星道达尔化工企业为例,这家公司采用的安全管理标准以及废水废气排放要求都要远远高于政府标准。企业还会在官方网站上公开主要的安全生产信息和数据,供民众随时查询。日本:PX立项必须按政府、县、市等各级部门所规定的要求进行申请环境评估。PX生产企业每年会邀请工厂附近的孩子来厂内开展活动,听取厂区附近居民意见,组织居民、学生参观工厂。针对地震设计了“震感遮断系统”紧急处理装置,如果装置感受到超过标准值的晃动,就会自动触发“震感遮断系统”。在系统启动瞬间,所有石油加工装置的电源和阀门都会全部关闭。新加坡:对化工项目布局有整体规划,新加坡的炼化设施大多集中在距主岛不足两公里的裕廊岛以及以附近一些岛屿。从项目用地前期评估入手严格防范,通过多个部门联手参与,引入公众咨询机制;同时也通过标准化安全程序和严格的检查和演习等,提高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对意识;发生事故后积极妥善应对,提高透明度,赢得公众信任。美国:在环保立法、标准、要求、监管和惩罚力度上,美国是世界上最严的国家之一。因此对PX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安全控制和环保排放上等都有完整的一套标准和法规。而且有全民监督的环保维权意识和话语权,更有严格立法、坚决执法、从重惩罚的监管力度,所以美国的PX项目一直在安全地运行着。德国:面对公众对PX的担忧,德国认为信息公开透明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德国法律规定,企业的各种污染物排放不仅要达标,而且必须向社会公开。任何人可以通过网络查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设备类型、火灾原因、损失等各种信息。当人们知道事情的原委和详细数据之后,不必要的担忧就会消失。
国内信息不透明,一些PX项目暗渡陈仓。近年来曾遭抵制的PX项目基本都在全线开工建设或已加快投产,甚至个别项目在未经过重新环评的程序,擅自改扩建。而列数这些项目,均有规律可循:在抵制风波中,以“缓建”“不建”“停建”等名义避过风头,之后悄然上马。大连福佳PX项目:在2009年建成投产。2011年8月因海水冲击,厂区堤坝垮塌发生险情,导致大连市民发起抵制行动,8月14日,大连市委市政府公布该项目立即停产并正式搬迁。而事实上,项目停产不久后复产至今。2014年12月6日晚来该厂再次发生事故该厂液化气分离装置发生液化石油气泄露着火。昆明PX项目:同样引起抵制。昆明市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称,PX项目上马将取决于民意,充分尊重广大群众意愿。但是2015年3月,据媒体报道,该项目原计划的1000万吨年产能炼油规模,已上调至1300万吨。产能规模调整,但环评却未再进行,该项目目前已基本建成。宁波镇海炼化PX项目:在遭遇抵制后,宁波市承诺不再建设项目,并停止推进整个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是中石化下属炼油企业,其中涉及PX装置。据宁波当地的一位知情人透露,该项目目前已建成,将很快投产。
如何消除误解,提升民意?之所以闹成现在这种逢化工必反对的局面,地方政府需要反思。要化解这种困局,也需要从地方政府做起,一步步地让居民们接纳“新邻居”。首先,地方政府需要信息公开化,重塑公信力。信息不对称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任何隐瞒最终都会被曝光直至被放大,到那时候就会更被动。首先从项目立项开始前要对民众不断地深入浅出地科普,,并在当地政府网站上公示,请权威专家进行解释,邀请居民加入项目的环评程序,甚至请部分居民代表到已建成的项目考察。 其次,要合理运用经济手段让居民认可项目的存在。在国外,很多企业会给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或者采用修建公共设施等经济补偿手段,这一做法也可借鉴到国内的一些项目。如果不能双赢,这个项目是难以生存的。通过一些经济手段,对受到影响的居民进行补偿,做到利益共享,或许可以使项目推进得更顺利一些。第三,大力培育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环评组织。这需要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植相关环评组织走上前台,提供令人信服的数据。当然,这些环评组织只能提供评估结果,并没有替民众选择的权力。第四,强化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监督,强化流程安全管理,杜绝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任何安全隐患。结束语:化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PX们今天被反对掉,明天仍然会摆上其他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这是我们必须看到的事实。在民众情绪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出面搭建一个政府、公众和企业的对话平台。三方的共同理性,才是破解“政府引进不把关、企业投资不担责、居民反对无理由” 困局的终极解决方案。
本栏目信息及数据除注明作者外,均来源于:
行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等
刊物杂志:《中国化工信息周刊》、《中国化工报》、《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上海化工》等
新媒体:中化新网 等
行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等
刊物杂志:《中国化工信息周刊》、《中国化工报》、《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上海化工》等
新媒体:中化新网 等
申明:
本专题中的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平面媒体和网络上的公开发表,如涉及侵权和版权事宜,请直接与本网联系,在此鸣谢所有文字及图片提供者。
本专题中的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平面媒体和网络上的公开发表,如涉及侵权和版权事宜,请直接与本网联系,在此鸣谢所有文字及图片提供者。
Copyright©199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化工热线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建议使用IE8.0或以上更高版本浏览 网站运营/维护管理:上海市化工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运营电话:021-64380296 技术支持:021-64692277转8252 客户服务:021-64380609